海外华媒走进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探访装配式建筑建造“秘密”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5-15 21:53:11





       泰亚传媒讯|“从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体现出来的建设实力,能看到未来中国建设大发展。”14日,在参观了中国五冶位于成都的建筑科技产业园后,香港东盟卫视副台长陆峰接受采访时表示。
  由四川省侨务办公室、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共同组织的“行走中国·2021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活动11日至17日在四川举办。14日,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海外华文媒体社长、总编、记者走进中国五冶(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探访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秘密”。


四川成都,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中国五冶(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合影留念。王磊 摄
 
  当前,成都民众耳熟能详的网红地标,都有着或壮观、或奇异的钢结构造型,如亚洲最大单体建筑成都环球中心、亚洲最大室内场馆成都大魔方,世界最大的全景声半露天半室内双面剧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魔幻网红”五岔子大桥,大邑空铁试验线等,这也说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变“现场建造”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既是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要。
  笨重粗糙的钢材如何从“大块头”变成造型百变的建筑产品?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给出答案。该基地由中国五冶集团与成都交投集团联合打造,厂房规模达12万平方米,下设16条各类自动化钢结构生产线,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川成都,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听取工作人员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样板。王磊 摄
 
  走进该生产基地,天窗明亮、走廊宽敞,一台台加工设备有序排列,构成一道道精密的工业生产线。该基地负责人魏建峰介绍,该基地的生产线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控切割机,几乎可以实现任何异形零件边缘坡口的切割与加工的切割,并配备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的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同时,机器人还拥有电弧跟踪和焊丝接触传感两大先进技术,可以轻松“擦掉”焊接后的焊缝,“祛疤”不留痕。
  “除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外,五冶还拥有强大的钢结构研发和施工水平,目前已建成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中心西部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该产业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五冶集团首席专家、钢结构及装配式工程分公司总工程师姜友荣介绍称,先进的技术让产品不仅能造得出,还能装得上,用得好,做到“所想即所见”。


四川成都,两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观看半成品的预制板。王磊 摄
 
  据悉,四川省部分“网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就应用了五冶的“独门绝技”。例如,在成都五岔子大桥的钢结构制作及安装施工中,为了确保双曲抛物面异形大跨度钢箱梁结构成功呈现出“莫比乌斯环”造型,技术人员突破了大跨度双螺旋装配式钢箱梁桥制安过程中焊接变形大和结构应力分布不均等难题,打造出了科幻的造型和“无痕桥身”。
  在该产业园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目睹了建造效率在智能管理下大幅提升。据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基地下设5条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年设计产能将达到25万平方米,可用于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
  来到车间内部,生产线采用的电动布料及振捣设备由计算机全自动控制,可根据产品长度、宽度、厚度这些数据计算需要浇筑的混凝土用量。更为重要的是,厂内采用了智慧化生产管理系统,能提供基于云端、数据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多平台实时协同,通过车间大屏及管理看板,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车间管理。


四川成都,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一生产车间听取工作人员的介绍。王磊 摄
 
  该生产基地负责人孟鹤飞介绍,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高、成品质量优、现场拼装快、环境污染低。据统计,高层建筑采用装配式建造形式可缩短35%左右的工期,多层和低层则可缩短50%以上。
  “今天参观了中国建筑装备产业园,感受很深,中国装配式建筑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且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逐渐增长,将来发展会越来越好。”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红评价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