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闭幕 冯巩姜文姚晨等影人齐聚见证高光时刻


来源: 中国电影报道   时间:2025-07-13 17:56:10





       喜聚辽宁,快乐满屏。7月12日晚,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在辽宁沈阳落下帷幕。喜剧影人、观众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中国喜剧的高光时刻。电影频道主持人蓝羽与喜剧人李雪琴、阎鹤祥、杨树林、黄才伦共同主持本场闭幕仪式。
 

       “沈阳是我的第二故乡,亲爱的父老乡亲们,我想死你们了!”随着熟悉的声音响起,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推广人冯巩、姚晨、于适联袂登台,分享自己心中“好喜剧”的标准。

       在姚晨看来,喜剧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它的功能不仅是把人逗笑,更应该给人温暖和力量。”于适补充说:“喜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喜欢那种令人会心一笑的作品,也期待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喜剧电影中。”冯巩有力地总结:“好的喜剧就一个标准,观众喜欢的就是好作品!”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本届电影周也特别邀请到来⾃全国超过百家观影团、近百万影迷参与⼝碑推介,以“人民的笑声”为名,从2023年1月1日到2025年5月1日在中国⼤陆正式上映、播出的喜剧影⽚中严格推选,为喜爱的喜剧电影作品和演员投出⾃⼰宝贵的⼀票,八项荣誉于闭幕式揭晓。

​​​​​​​       《抓娃娃》获观影团口碑推荐的喜剧电影和喜剧电影导演两项殊荣,大鹏、马丽分别凭借《年会不能停!》和《第二十条》获得观影团口碑推荐的喜剧电影男、女主角。王迅、赵海燕分获观影团口碑推荐的喜剧电影男、女配角荣誉。陈宇和王皓则将观影团口碑推荐的喜剧电影编剧和新人荣誉收入囊中。
 





​​​​​​​       此外,《流浪外星⼈》、《“噜什⼉”》等10部作品在本届电影周设置的喜剧电影剧本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获得推选。评审团代表刘江江寄语青年创作者:“我们看到了一批风格迥异的优秀电影剧本,它们就像一颗颗珍贵的种子,播种在这个生命力最顽强的季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它们在大银幕开花结果。”
 

​​​​​​​       喜剧电影离不开观众的支持,观众也在期待着更多喜剧新作带来惊喜和欢笑。导演、演员姜文就带着即将于7月18日公映的新片《你行!你上!》来到了闭幕式的现场。

​​​​​​​       这是姜文时隔7年的回归之作,讲述了一对父子“以琴为桨”的传奇冒险,姜文表示这是一部从沈阳出发的电影,有着浓厚的东北基因,在合作中也感受到了东北喜剧演员的才华和热情,期待能有更多观众走进影院分享这份欢乐。
 

​​​​​​​       光影欢腾映辽沈,当晚的文艺表演同样创意十足,异彩纷呈。五位主持人合体带来开场歌舞《喜聚辽宁,快乐满屏》,用幽默语言配上魔性旋律喜迎八方宾客。情景歌舞《喜游记》将传统相声的捧逗艺术与歌舞表演结合,《我变了我没变》用AIGC技术创意回望中国喜剧120年发展历程。唱跳表演《快乐制造者》尽显东北人喜剧基因,梁龙则用改编版《我要开花》唱出摇滚人对喜剧电影的深情厚爱。
 


​​​​​​​
       “喜剧包袱人人有,来了你就不想走”为期8天的第二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自开幕以来,得到了电影行业及观众、影迷的热烈关注和积极参与,通过“光影绽放中国行”、喜剧电影展映、喜剧电影剧本征集路演、中国喜剧电影创作研讨会等多项主体活动,以及跟着电影品美食等配套活动,打造了一场全民共享的喜剧光影盛宴。

​​​​​​​       遵循文艺作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宗旨,电影周期间,“光影绽放中国行”全国电影周活动走进辽宁,创作采访团深入生活,在浓浓的烟火气中挖掘最鲜活的人物和故事。电影频道也集全矩阵之力,为全国观众全方位、多角度报道本届电影周各项活动,除直击电影周开幕、闭幕仪式盛况之外,更邀请嘉宾影人跟着电影游沈阳美景、品沈阳美食,全方位探索这座城市与中国喜剧电影的联结。
 

​​​​​​​​​​​​​​       喜剧电影周是一场喜剧创作的盛会,更代表了一种喜剧精神的传承。中国喜剧电影人将以此为契机携手前行,继续为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海有情,天辽地宁,欢笑永不散场,喜剧电影永不落幕!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